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长春雅诗轩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更多»
搜索
查看: 2859|回复: 2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安慰无房人群:房价上涨须淡定--别把人生困在房子里

[复制链接]

4410

主题

5297

帖子

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欢迎光临长春雅诗轩休闲论坛www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76863

社区居民忠实会员

QQ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1-1-11 17:53:1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分享到:
80后小夫妻——胡育鹏、陆清云
陆清云和胡育鹏生活在广州。小陆在一家著名的视频网站工作,小胡则做汽车销售。他们不是本地人,对这座城市,虽说不上处处满意,却有一处觉得舒心:住得挺好。
“我们住天河城,市中心地段,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。面积75平方米,两室一厅,厅还挺大。离我们俩单位都近,去上班,哼着歌、散着步,10分钟准到。超满意!”
这“超满意”的房子是租的。尽管月收入两三万,但这对80后小夫妻的信条却是:不买房。
“我们认真讨论过这件事。”陆清云,这位2008年毕业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说,“结论是:租房比买房更符合经济理性。”
胡育鹏的阐释更形象:房子不是人生的保险箱。“谁能保证房价永远涨?高位买了房,跌了怎么办?看看美国、日本,不是没先例。如果有200万,可以考虑买;可我们没有,贷款买房,必须透支自己的发展前景,机会成本太高了!”
小陆则算了一笔细账:假如选择买房,首先就得“啃老”。双方父母都生活在二、三线城市,毕生积蓄加一块儿不过三四十万。这一啃,立马啃个精光;然后,小夫妻这几年的积蓄,也得全拿出来;最后,每月的月供,就得把两人牢牢按住,如五行山下的孙猴子,再也动弹不得。
“竭两代六口之力,舍夫妻事业空间,只换一堆砖头,而且未必增值,您说划算吗?”胡育鹏发问。
“人的增值重要,还是房子增值重要?”陆清云补充。
显然,他们选择了前者。2009年,他们各自换了工作,从北京转战广州,薪水翻了一倍多。
有人说,自己的房子,住着才有家的感觉。
“我就不赞同这个说法。非得天天看一遍房产证,才能确认:噢,这是我家?”小胡说。
“有爱人,有书,养些植物,挂上朋友赠的书法,简单家具简单生活,这就是家。”小陆说。
“郊区买房、每天赶路、累个半死,跟我们身居繁华、来去轻松、面积适宜比,哪个生活品质高?”
两人都认为:千万别把人生困在一所房子里。
“身边传来谁谁的房子又涨了的消息,我们从不眼红。他们的增长也只是数字,生活质量没有变化。我们追求的是充满未知的生活。我们有周游世界的梦想。20年后一回头,即便没赚到房子,但拥有了丰富的人生,那也没有遗憾。”
一年里,由于生活负担小,他们去了成都、青岛、肇庆、珠海、香港、九寨沟旅游。明年计划去黄山和日本。“家长觉得我们去趟九寨沟花一两万太浪费,我说,嗨,不就是一平方米的房子吗?用别人的一平方米换我们的开心,这多划算!”小陆笑着说。
陆清云闲下来,最爱的是旅游、读书、上网看视频。“我看过比尔·盖茨一个演讲,他自问:40年后,地球会变成什么样?我应该做点什么?40年后,他已经死了,可他没有拘泥于小我。我不羡慕他有钱,而羡慕他的这种大境界。我们要有精神追求,不要有意无意夸大生活压力,做它的奴仆,让它占据自我。”
2009年8月7日,他们结婚。没有大摆宴席,没有买钻戒,没有车,也没有房,“裸婚”的他们,有的是乐观和希望。
他们选择简单而洒脱的生活。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
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一键分享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4410

主题

5297

帖子

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欢迎光临长春雅诗轩休闲论坛www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76863

社区居民忠实会员

QQ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1 17:54:22 | 只看该作者
本报记者 孙小静
“我在上海买房子,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。”王浩很自豪。
王浩,70后,河南人,工薪族。2002年,中南民族大学毕业,在上海一家通讯公司从事程序开发。一起到上海的,还有他女朋友。当年底,两人就结婚了。
上海成家,举目无亲,没有住处,买套房吧。当时上海房价不高,每平方米也就3000元左右,可两口子刚工作,根本没钱买。
“我是农民的儿子,还有个妹妹。因为家里困难,妹妹只念到初中毕业,就直接工作了。父母支持我继续读书,我已经非常感激了。自从工作以后,从来没想过再花他们的血汗钱。父母不是用来‘啃’的!”
王浩的夫人,是他大学同学,湖北襄阳人。“她们家虽然在城里,但父母都是工薪阶层,供一个大学生也不容易了。”
买不起房,两人就在女方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小房子。30平方米的一室户,租金每月1200元。“房子不大,却很温馨,因为我们在一起。”王浩说。
2004年初,夫人怀孕了。这下,王浩真正动起了买房的念头,孩子总得有自己的家吧!从此,他开始四处看房子。
说起那段日子,王浩至今仍十分感慨。从3月到6月,不知走了多少路、看了多少房,自己都记不清了,“几乎每天都会抽时间去看,周末更是如此。”然而,没有结果,不是太贵,就是太偏,或者户型不好。
一直到8月,有一次逛超市,门口有人发广告,说有个楼盘9月份开盘。虽然是中环外面,但离太太的单位不太远,就去看了看。两房两厅,92平方米,房价近80万,首付三成,咬咬牙还能承受。两口子一商议,就下定决心买了。
首付大约24万元,加上契税等差不多要27万了。两人的存款加起来,20万元都不到。幸亏女方单位有房贴,他们申请预支了10万元。就这样,把首付款付了。
王浩是个敬业的职工,做事认真、细心、踏实,职位逐步上升,薪水也随之增加。去年,王浩还把房贷提前还清了。
一路走来,对于妻子,王浩常怀感恩之心:“没有她的支持,我会非常艰难。因为她和我一起打拼,我们才有今天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410

主题

5297

帖子

7万

积分

管理员

欢迎光临长春雅诗轩休闲论坛www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76863

社区居民忠实会员

QQ
板凳
 楼主| 发表于 2011-1-11 17:55:46 | 只看该作者
闻悟
人生,就是一个选择接着又一个选择。
先长本事还是先买房子?靠啃老还是靠自己?租房还是买房?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,这些选择难题,让许多年轻人纠结。
也有并不纠结的。王浩“熬”出了房子、李勇“创”出了房子、陆清云“租”出了快乐。三个人的城市各不相同,三个人的故事各有千秋,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:不啃老,靠自己,靠奋斗。
这样的选择值得尊敬。
人生比的是成长速度,而非起点高度。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,可一旦超前消费、过早买房,背上了房贷压力,就会影响培训进修等人力资本的投入,职业规划也可能因此改变。许多人在背上房子的“重壳”后,或许要因此放弃一些重要的发展机会,甚至影响个人成长和人生轨迹。
看国内,坚持不啃老、坚持奋斗、先立业再买房者,大有人在;看国外,首次买房的平均年龄,法国为37岁,日本、德国为42岁,美国人也在30岁以上。而据统计,2010年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——中国的年轻人是否急了点?
人生要向上,不只比财富,也比对社会的价值。房子的财富效应短期内被放大,松懈了大家的风险意识,也改变了人们评价标准里的要素结构。年轻人超前买房,就好比跑得正欢的兔子,背上了厚重的龟壳,变得乌龟般步履蹒跚。而兔子该展示的,终该是奔跑速度,并非龟壳大小。
人生不全比成就,还比生活、比幸福。莫泊桑《项链》里的骆塞尔太太,为了一条满足虚荣的假项链,放弃小康生活和10年的青春。同样的道理,不顾实力,超前买房,只会逼自己成“房奴”。而牺牲生活质量、降低幸福指数的结果,到头来会不无荒凉地发觉:在漫长的人生路上,房子只是一堆砖头。
因此,对那些积蓄尚不够、工作不稳定、收入变动大的年轻人来说,“先租后买、先小后大”,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。
革故鼎新,理念先行。我们需要健康的住房消费理念,缓解当前购房压力年轻化、购房需求提前释放的惯性。
好的消费理念,也需要好的消费环境。一方面,房价不能疯涨,房价预期要稳;另一方面,租赁市场不能乱,租房住着要踏实。加大供应、稳定房价、规范市场,政府还要更加给力。
对年轻人来说,不妨多些耐心,多看长远。房子固然重要,人的发展才是根本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: 更多»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长春雅诗轩 ( 吉ICP备17005468号  

GMT+8, 2025-4-5 18:51 , Processed in 0.098936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3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